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戀戀楓情-福壽山農場、武陵農場

2007.11.9~10跟攝影觮手札的會員們去了一趟賞楓聖地-福壽山農場及武陵農場,一次網羅兩大農場,福壽山農場去了N次,武陵農場倒是一直沒去成所以特別期待。很幸運的在週末放晴了,有了出大景的機會。可惜的是今年的楓葉紅得晚,再晚個十天才是最紅的時刻,不過還是很美的啦!這兩個農場最美的時刻就屬秋天了,從初秋的的波斯菊花海到深秋的楓紅,美得醉人。

你問我哪個農場比較美?我只能說各有千秋,兩種不同的調性,兩個都美,兩者也皆是腹地極廣的農場。福壽山屬於高山丘陵地型,視野廣闊,比武陵更高所以也較容易見到雲海,屬於開闊的景緻 ;至於武陵農場則是屬於高山溪谷型的農場,谷地地形優美,海拔高度剛好可看見山嵐的形成,屬於封閉的景緻。另外在武陵農場內很容易可以聽到潺潺的水流聲,加上鳥語花香與山為伴,整個武陵農場的景觀說實在的比較不像是一般的典型農場。在武陵附近的山坡也可偶見楓紅,如果能像日本開滿整個山頭那有多好呀! 有關單位應該規畫一下,遍植楓樹,以這邊的氣候條件應該是可行的。

之前拍太多福壽山楓葉了,所以這一集的重點放在武陵的楓葉囉~~~

福壽山農場篇

日出的色溫非常的美麗,前面的雲海就像一座高山湖泊般,被群山包圍,可惜被人工建築破壙了美觀 。
100_0820


來福壽山農場有5次之多,但卻沒有一次出過像這樣的大景,眼前所見是漫無邊際的雲海,即綿密又厚實,真是超級壯觀,這才是名符其實的雲海嘛!左邊是雪山山脈,右邊是中央山脈,遠處即為思源啞口,雲海看起來延伸至蘭陽平原。
100_0904


道道地地的雲"海",有如海潮般的波濤洶湧,就像打在岩石上的浪花,而山脈就有岩岸,有海的感覺。
100_0908


農場本部煙霧裊裊, 虛無飄渺,宛若人間仙境,有若潑墨山水畫,極有意境,隨著雲的流動,每一刻的景像都在變,美不勝收。
100_0956


農場本部宛若海中孤島,沐浴在晨光中,泛著金黃。
100_0982


我喜歡這樣純淨深邃的藍天, 在空氣污染嚴重的都市中,很難看到如此澄淨的藍天。
100_1048


無意間發現了這樣一邊一國的楓葉,一半紅一半綠構成一幅有趣的景像。
100_1088


福壽山農場的楓葉品種大多是屬於日本窄葉槭,在松廬前後的都是非常大株又技葉茂盛,雖然福壽山槭樹的數量不是很多,但因為非常密集中在松廬,所以當全部轉紅時就很壯觀。
100_1122


路邊堆起的菜籃堆,幾何圖案讓我想起保齡球....哈!
100_1188


高麗菜田也是福壽山著名的景觀之一,高麗菜田種植在丘陵地,一大片的很壯觀美麗,哈...當然也是很好吃。
100_1229


武陵農場篇

拍多了楓葉特寫小品,來點不一樣,拍一株的局部,在斜光的照射下顯得立體有層次。
100_1304


通常拍攝楓葉的小品,背景不是黑、藍、紅就是黃,很少有像這樣五顏六色的背景,這是因為楓樹正處於變色期,變色的程度不一致才能有這樣的景觀。
100_1368


一片正紅的楓葉剛掉落在滿地乾枯的楓葉堆中,正好被陽光打在其上,好似spot light般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生與死、繁華與衰敗的寫照。
100_1385


哈哈!這不是麥當勞…這是某影友刻意營造的黃、綠、紅。很有意思,剛好代表了楓葉的三個時期,新生、轉變與成熟。武陵農場的紅葉品種及數量都比福壽山多,但密集度不如福壽山。武陵很多像這樣品種的紅葉(紅葉還是青皮槭,搞不清楚@_@)。
100_1393


這樣的藍才是印象中天該有的藍。
100_1400


在武陵山莊附近的谷地上,在清晨6:00多陽光還沒照射到時,在溪流的上方一直浮出雲霧,然後隨著溪流的方向往下游飄,有時是飄過來,親眼目睹雲的生成,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
100_1487


當陽光照射到谷地上,因為水氣夠冰冷,所以附著在植物上的水氣一時間遇上光熱就轉化成水蒸氣,一整片的林地煙霧瀰漫,蔚為奇觀。
100_1580


朝陽初射的谷地景緻。
100_1626


岩峰、針葉林、楓葉、溪谷加台地,這樣的景觀感覺像不像國外的感覺? 個人覺得有加拿大的味道,特別是楓紅季節。此處位於狹長谷地的末段,小路蜿延在起伏的坡地上,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正前方即為桃山,俊雅秀麗的桃山與清澈的七家灣溪及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合稱武陵三寶。
100_1704


雪山登山口前的台地有一大片的薰衣草田及鼠尾草田,因為季節不對,可惜薰衣草花還沒開。
100_1809


逆光的芒花閃閃發亮,最能表現出芒花的質感。
100_1932


一片泛黃的紅葉剛好被一絲光線照耀到,特別鮮明突出於週遭的紅葉,透著光脈絡清晰可見。
100_1990


更多照片在: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603240001381/
延伸閱讀:
2006 福壽山紅葉狩: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594387839430/
2004 福壽山紅葉狩: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594366625364/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六號出口

2007.11.17 在Sam的婚禮喜宴之後,Amy的生日派對之前,在充滿喜悅氛圍的一天,利用小小的空檔,到了西門町隨意拍攝我記憶中的西門町,剛好前陣子看了以西門町為場景發展出的時下青少年文化電影-六號出口,順便來瞧瞧西門町的現貌,我只知道這裏已經不是屬於我的世界了。

不知哪一年開始,記憶中的西門町已經不一樣了,有了很大的轉變,從4、5年級的老派西餐廳及紅包場文化,6年級的MTV、冰宮、模型、電影文化,到7年級的美國嘻哈風、東京原宿街頭秀、追星文化。西門町編織著不同時期的青春故事,改朝換代的戲碼一直在上演著,就連現在的店家也不保証三個月後還能看得到,西門町的生命力就有如這裏的青少年的衣著般多變而短暫的絢麗,接下來的下個世代又會變成如何?衰敗亦或是變得更新潮?這答案留給未來的8年級9年級去尋找吧!

本來西門町有人氣衰退的現象,論戲院比不上東區影城,論時尚比不上東區的Mall,於是人潮東移,但自從MRT開通後,人潮頓時間湧入,有回流的趨勢,後來加上西門町的街區重建與商家的演變與轉型,逐漸吸引青少年群聚於此,加上青少年同儕壓力特強,口耳相傳下,沒到過西門町逛街就遜掉了,加上MRT的便利,演變至今完全被青少年攻佔,可說是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詞。西門町走出了自己風格,這裏的文化是屬於青少年的世界,它截然不同於信義計畫區的高檔時尚文化,有著許多的對比,如:可愛小物vs.高級精品、平價vs.奢華、個人主義vs.主流時尚等等。就有如東京原宿vs.新宿般。

出口
人生就有如搭地鐵,一站經過一站,不同的人事物擦身而過,在不同時期離開了一個出口,但旋即又進入了另一個入口,展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就像"六號出口"中男主角所說的---如果青春註定要不斷地向前跑,他。 媽。 的。 我的出口到底在哪裡? 我已脫離了青春的出口,但卻又跌入了另一個入口。當你豁達了就不再有出口入口的區別了,變成一個出入口。
IMG_2108


六號出口
六號出口永遠是西門站人口進出量最大的出口,週末下午時刻出口擠滿了人,出口的正前方就是誠品116,就好像東京涉谷的109,誠品是刻意的吧...,誠品116也就順理成章成了西門町的地標之一,也成了人們等待碰面的地點。由於青少年群聚,這一帶的廣場時常辦歌星的簽唱會。
IMG_2107


台北竹下通
這樣的景像就像是東京涉谷、原宿的翻版,感覺好似來到了竹下通。小小的街道擠爆了人,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海,辦起簽唱會,那可是更恐怖。這裏可說是青少年的聖地,觀光客也參雜其中,就像我們到原宿涉谷般。如同原宿這裏也可見到大膽的奇裝異服,這裏講究秀出自我,在這樣的環境下再怪也不足為奇,所以在西門逛街不僅是看東西也是看人,不過其程度跟原宿還是相差甚遠。
IMG_2169


粉。可愛
西門町到處充斥著像這樣般的玲瓏小店,賣著可愛或是新潮的飾品、玩具與服飾,以泊來品為主,可說是典型的商家印象。
IMG_2172


等待
在勿忙的生活步調中,等待是一種奢侈,你是心煩氣燥的在等待亦或是從容的在等待? 我看到的是一位從容等待的阿伯,他在等待紅綠燈時悠閒的欣賞週邊的人事物,臉上充滿了安詳愜意的表情,看得出來他正在享受這等待時分,這也是一種歲月的洗鍊吧!而這一幕也是我"等"出來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是等出來的,機會是留給願意耐心等待的人,就連投資也是,古有名訓-等待是一種美德。:P
IMG_2117


電影街的回憶
在這裏看了N場的電影,從老豪華到新日新,留下太多的回憶,本來因設備老舊的眾戲院有人潮流失的現像,但隨著設備的更新逐漸喚回昔日的人潮。至今提到真正大螢幕的戲院,大家想到的一定還是西門町的國賓、樂聲、日新。他們還是大螢幕戲院的代表(IMAX例外),看動作特效片或是戰役史詩片就是要在這樣的大戲院看才過隱,這才是王道啊。不過近5年以來因優惠票的關係都到華納威秀影城及美麗華影城看,所以才對電影街充滿懷念。
IMG_2187


遺忘之屋
廢棄的房屋在夜色下反倒透露出一種詭異的氣氛,這一棟建築也是電影"六號出口"的取景地之一。門上的塗鴉則是近年在西門町興起的街頭嘻皮藝術文化,存在於西門町較為冷清的外圍,褒貶不一,只要規畫良善,我個人倒是以正面解讀,這也是另一種型態的街頭文化。
IMG_2194


過往
拍了很多張人來人往的街景照,我還是比較喜歡這一張給我的感覺。
IMG_2253


這次由時間拍攝時間短暫,只有拍了六號出口、誠品116、電影街一帶的區域,還沒拍完西門町從古至今的全貌,也還沒找回我那最原始記憶中的西門印象,所以我西門隨拍旅程還要持續下去…Nexp Stop。Ximen Station。嗯...套句電影中的句子-如果攝影註定要不斷地向前跑,他。 媽。 的。 我的出口到底在哪裡? XD

其它的照片在: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603225728911/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大溪老街古厝一日遊

我想,這次的主題可以定調為 " 爺爺的記憶 "或是 "光與影的對話"之類的。

2007.11.04 跟Jay、Beryl、 Jon一同到大溪老街外拍,刻意選在9點半前到老街,這時的老街只見當地居民的作息,不見觀光人潮,有些冷清,此時才能顯現原汁原味的老街風華,攝影也才不會被干擾。吃過著名的黑豆花之後,隨後到國定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厝,這間古厝第一次聽到也是第一次來,若非Jay的介紹還真不知道大溪竟有格局這麼大且完整的古厝。這間古厝觀光人潮並不多,只有內行人才知道,這樣更好,才能保留其清幽的韻味。房內保留了部份當時的陳設,身處其中彷彿回到了清代中葉時期(1862年)望族的家庭生活中。推薦給喜歡古蹟的人或是喜好建築、人文攝影的影友們。

大溪老街記錄著舊時代繁華的痕跡,這大家都很熟,就不用我多介紹啦...
IMG_0549


我很喜歡這一張的光影,在一個空蕩蕩的空間中,只存在著單純的光影,有一種空間的孤寂感,令人平靜沉澱,時光恍若靜止在這一刻。此時的光的條件是散射光,所以投射在地上的光影是柔和的擴散狀,如果是直射光將會呈現窗欄的樣貌,味道可能就走調了。
IMG_0799


我很喜歡這一張的視覺引導,透過右邊的窗欄,光線投射進來往左帶到門口,在幽暗的小門中可以窺見廚房的部份陳設及窗戶,由近至遠,由亮至暗再亮,有種神秘的空間感,讓人好寄的想再一窺廚房的全貌。
IMG_0724


我非常喜歡這一張的時代感及構圖,古早的廚具靜靜的趟在牆角搭配著傳統的古窗,透著微弱的光線,完全把時空凍結在那個年代,不自覺令人發出思古之幽情。
IMG_0728


我喜歡這一張的黑白色階呈現,從大宅門中望向前廳,原來的牆是較明亮的紅色,可能是重新補修過的,將其灰階化比較符合舊時代的氛圍。要把DSLR的全彩照轉成一幅夠水準的黑白照片,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只是單純的去飽和度,或是灰階化都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照片,往往都是太過平淡,更惶論跟黑白底片相比,RGB若不經特別處理直接轉Gray會loss掉很多色階。若要得到令人滿意的黑白效果必須套用不同的濾色效果,好讓主要的階調儘可能的保留下來,這張是套用紅色濾鏡的效果。如果加上後製分層處理那就可以還原到黑白底片的品質,不過那樣太費功啦。
IMG_0642


我喜歡這一張的構圖,哈 ! 我對門、窗、牆情有獨鐘 ... 他們帶給人種靜靜的、昐望的、神秘的等感覺。
IMG_0656


更多照片請見:
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602939282191/

古厝簡介:
網址: http://fcu.org.tw/~s92a0173/tour/940612leeturnfun/leeturnfu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