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六號出口

2007.11.17 在Sam的婚禮喜宴之後,Amy的生日派對之前,在充滿喜悅氛圍的一天,利用小小的空檔,到了西門町隨意拍攝我記憶中的西門町,剛好前陣子看了以西門町為場景發展出的時下青少年文化電影-六號出口,順便來瞧瞧西門町的現貌,我只知道這裏已經不是屬於我的世界了。

不知哪一年開始,記憶中的西門町已經不一樣了,有了很大的轉變,從4、5年級的老派西餐廳及紅包場文化,6年級的MTV、冰宮、模型、電影文化,到7年級的美國嘻哈風、東京原宿街頭秀、追星文化。西門町編織著不同時期的青春故事,改朝換代的戲碼一直在上演著,就連現在的店家也不保証三個月後還能看得到,西門町的生命力就有如這裏的青少年的衣著般多變而短暫的絢麗,接下來的下個世代又會變成如何?衰敗亦或是變得更新潮?這答案留給未來的8年級9年級去尋找吧!

本來西門町有人氣衰退的現象,論戲院比不上東區影城,論時尚比不上東區的Mall,於是人潮東移,但自從MRT開通後,人潮頓時間湧入,有回流的趨勢,後來加上西門町的街區重建與商家的演變與轉型,逐漸吸引青少年群聚於此,加上青少年同儕壓力特強,口耳相傳下,沒到過西門町逛街就遜掉了,加上MRT的便利,演變至今完全被青少年攻佔,可說是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詞。西門町走出了自己風格,這裏的文化是屬於青少年的世界,它截然不同於信義計畫區的高檔時尚文化,有著許多的對比,如:可愛小物vs.高級精品、平價vs.奢華、個人主義vs.主流時尚等等。就有如東京原宿vs.新宿般。

出口
人生就有如搭地鐵,一站經過一站,不同的人事物擦身而過,在不同時期離開了一個出口,但旋即又進入了另一個入口,展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就像"六號出口"中男主角所說的---如果青春註定要不斷地向前跑,他。 媽。 的。 我的出口到底在哪裡? 我已脫離了青春的出口,但卻又跌入了另一個入口。當你豁達了就不再有出口入口的區別了,變成一個出入口。
IMG_2108


六號出口
六號出口永遠是西門站人口進出量最大的出口,週末下午時刻出口擠滿了人,出口的正前方就是誠品116,就好像東京涉谷的109,誠品是刻意的吧...,誠品116也就順理成章成了西門町的地標之一,也成了人們等待碰面的地點。由於青少年群聚,這一帶的廣場時常辦歌星的簽唱會。
IMG_2107


台北竹下通
這樣的景像就像是東京涉谷、原宿的翻版,感覺好似來到了竹下通。小小的街道擠爆了人,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海,辦起簽唱會,那可是更恐怖。這裏可說是青少年的聖地,觀光客也參雜其中,就像我們到原宿涉谷般。如同原宿這裏也可見到大膽的奇裝異服,這裏講究秀出自我,在這樣的環境下再怪也不足為奇,所以在西門逛街不僅是看東西也是看人,不過其程度跟原宿還是相差甚遠。
IMG_2169


粉。可愛
西門町到處充斥著像這樣般的玲瓏小店,賣著可愛或是新潮的飾品、玩具與服飾,以泊來品為主,可說是典型的商家印象。
IMG_2172


等待
在勿忙的生活步調中,等待是一種奢侈,你是心煩氣燥的在等待亦或是從容的在等待? 我看到的是一位從容等待的阿伯,他在等待紅綠燈時悠閒的欣賞週邊的人事物,臉上充滿了安詳愜意的表情,看得出來他正在享受這等待時分,這也是一種歲月的洗鍊吧!而這一幕也是我"等"出來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是等出來的,機會是留給願意耐心等待的人,就連投資也是,古有名訓-等待是一種美德。:P
IMG_2117


電影街的回憶
在這裏看了N場的電影,從老豪華到新日新,留下太多的回憶,本來因設備老舊的眾戲院有人潮流失的現像,但隨著設備的更新逐漸喚回昔日的人潮。至今提到真正大螢幕的戲院,大家想到的一定還是西門町的國賓、樂聲、日新。他們還是大螢幕戲院的代表(IMAX例外),看動作特效片或是戰役史詩片就是要在這樣的大戲院看才過隱,這才是王道啊。不過近5年以來因優惠票的關係都到華納威秀影城及美麗華影城看,所以才對電影街充滿懷念。
IMG_2187


遺忘之屋
廢棄的房屋在夜色下反倒透露出一種詭異的氣氛,這一棟建築也是電影"六號出口"的取景地之一。門上的塗鴉則是近年在西門町興起的街頭嘻皮藝術文化,存在於西門町較為冷清的外圍,褒貶不一,只要規畫良善,我個人倒是以正面解讀,這也是另一種型態的街頭文化。
IMG_2194


過往
拍了很多張人來人往的街景照,我還是比較喜歡這一張給我的感覺。
IMG_2253


這次由時間拍攝時間短暫,只有拍了六號出口、誠品116、電影街一帶的區域,還沒拍完西門町從古至今的全貌,也還沒找回我那最原始記憶中的西門印象,所以我西門隨拍旅程還要持續下去…Nexp Stop。Ximen Station。嗯...套句電影中的句子-如果攝影註定要不斷地向前跑,他。 媽。 的。 我的出口到底在哪裡? XD

其它的照片在: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603225728911/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大溪老街古厝一日遊

我想,這次的主題可以定調為 " 爺爺的記憶 "或是 "光與影的對話"之類的。

2007.11.04 跟Jay、Beryl、 Jon一同到大溪老街外拍,刻意選在9點半前到老街,這時的老街只見當地居民的作息,不見觀光人潮,有些冷清,此時才能顯現原汁原味的老街風華,攝影也才不會被干擾。吃過著名的黑豆花之後,隨後到國定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厝,這間古厝第一次聽到也是第一次來,若非Jay的介紹還真不知道大溪竟有格局這麼大且完整的古厝。這間古厝觀光人潮並不多,只有內行人才知道,這樣更好,才能保留其清幽的韻味。房內保留了部份當時的陳設,身處其中彷彿回到了清代中葉時期(1862年)望族的家庭生活中。推薦給喜歡古蹟的人或是喜好建築、人文攝影的影友們。

大溪老街記錄著舊時代繁華的痕跡,這大家都很熟,就不用我多介紹啦...
IMG_0549


我很喜歡這一張的光影,在一個空蕩蕩的空間中,只存在著單純的光影,有一種空間的孤寂感,令人平靜沉澱,時光恍若靜止在這一刻。此時的光的條件是散射光,所以投射在地上的光影是柔和的擴散狀,如果是直射光將會呈現窗欄的樣貌,味道可能就走調了。
IMG_0799


我很喜歡這一張的視覺引導,透過右邊的窗欄,光線投射進來往左帶到門口,在幽暗的小門中可以窺見廚房的部份陳設及窗戶,由近至遠,由亮至暗再亮,有種神秘的空間感,讓人好寄的想再一窺廚房的全貌。
IMG_0724


我非常喜歡這一張的時代感及構圖,古早的廚具靜靜的趟在牆角搭配著傳統的古窗,透著微弱的光線,完全把時空凍結在那個年代,不自覺令人發出思古之幽情。
IMG_0728


我喜歡這一張的黑白色階呈現,從大宅門中望向前廳,原來的牆是較明亮的紅色,可能是重新補修過的,將其灰階化比較符合舊時代的氛圍。要把DSLR的全彩照轉成一幅夠水準的黑白照片,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只是單純的去飽和度,或是灰階化都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照片,往往都是太過平淡,更惶論跟黑白底片相比,RGB若不經特別處理直接轉Gray會loss掉很多色階。若要得到令人滿意的黑白效果必須套用不同的濾色效果,好讓主要的階調儘可能的保留下來,這張是套用紅色濾鏡的效果。如果加上後製分層處理那就可以還原到黑白底片的品質,不過那樣太費功啦。
IMG_0642


我喜歡這一張的構圖,哈 ! 我對門、窗、牆情有獨鐘 ... 他們帶給人種靜靜的、昐望的、神秘的等感覺。
IMG_0656


更多照片請見:
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602939282191/

古厝簡介:
網址: http://fcu.org.tw/~s92a0173/tour/940612leeturnfun/leeturnfun.htm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太平山、玉蘭茶園二日遊

2007.10.24 跟攝影家手札的影友們去了一趟宜蘭二日遊,本來行程的重點是翠峰湖日出與晨景,但無奈道路因颱風坍方中斷無法進入,只好換點。本次行程為:台北->蘇澳->太平山 ->鳩之澤溫泉->玉蘭茶園-> 新寮瀑布->雙連埤->陳家松園。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步道亦因柯羅莎颱風的侵襲,關閉了三個步道,僅剩蕨類生態園步道可通,殘念 -_-。

蘇澳港的清晨船跡,今天的漁夫比較偷懶? 發的船並不多
100_9604


蕨類的葉子在逆光下呈現現當清新明亮的色澤,層次也豐富,這一片蕨的外形非常特別,於是將其補捉,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的蕨是值得被拍攝入鏡的,只要好好的取景與構圖
100_9798


提到太平山,相信大家連想到的第一個代表一定是蹦蹦車,蹦蹦車已經跟太平山畫上等號,透過廣角鏡將茂興站的招牌與蹦蹦車做一個連結,帶出太平山的味與蹦蹦車的記憶,也利用了招牌把人潮濾掉
100_9863


玉蘭茶園的日出,玉蘭茶園海拔600m,有200度的大視野,可以看見整個蘭陽平原,及蘭陽溪谷,左下方則為九寮溪,天氣好時甚至可看到龜山島,也是賞夜景的好地方, 櫻悅民宿前的台地是最佳觀景台。許久沒搖黑卡了, 真是一大挑戰,搖得不好請諸位看倌多多包涵
101_0131


新寮瀑布下的新寮溪,這是宜蘭的新興景點,規劃得不錯,來宜蘭時可順道一遊喔
100_0280


更多照片請見 :
http://www.flickr.com/photos/bryanhsieh/sets/72157602848583375/